hxO/f2 b}
AuNt4L
"3
&
A`
V
rgGIkB-
dCeT!
r8J
9zD1Zt`
——记攀钢朱矿采矿车间71#电铲 7cU'Qut
攀钢 吴丹 d(db1gg
=w WS/_+{
'k|xwvlsZ
10月31日,是电铲大班张榜公布各机台10月份生产指标完成情况的日子。 \4j5z!7
U5
“这个月的明星机台,会花落谁家?会不会又是71#电铲?”大家好奇的跟在电铲大班副班长易荣华身后,希望能尽快看到他贴在“班组文化园”上的产量公示。 >CkKvs!
'
“啊,真的又是71#电铲!”82#电铲司机刘晓东首先发出感叹。 *XC==/[#UG
“罗师傅,你们铲真牛,又拿了第一名!恭喜恭喜!”63#电铲司机长陈刚对站在旁边一起看公示的71#司机长罗梅生说道。 Q!V4
这是71#电铲今年第5次获单机月产全班第一,同时创下连续第4个月年累计产量全班第一,罗梅生自豪地告诉笔者,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得益于机台职工的齐心协力! _n NvJ>
+,1Ky12w
Hy{\&pG~
打铁还需榔头硬 4'|$53ug
4#~q~2:4
o. DM
“我们家老罗最大的优点就是肯学习,打年轻那会他就爱看书,现在都50多岁的人了,还是喜欢看书,有时候下班到家,先不去洗澡吃饭,却把技术书找出来,架个老花镜在窗户下面看得一板一眼,说是在班上又遇到技术难题了,需要琢磨琢磨。”说起罗梅生,在一旁的罗大嫂李朝霞总是那么意犹未尽。 IA:gaOMOK
“我们的195B型电铲,是从美国BI公司引进的技术,由于它使用的是圆铲杆和柔性推压技术,与传统的WK-4B电铲存在很大的差别,很多机构都不一样,虽然我已经开了五、六年,但是感觉还没把它吃透,还得坚持学啊”。罗梅生在一旁解释道。1982年毕业于攀矿技校采矿专业的罗梅生,在电铲岗位上先后带出8个徒弟,他们中有的成了工人技师,有的成了管理骨干,他自己也成为一名操作经验丰富、管理能力突出的优秀司机长,曾多次荣获矿、公司的先进个人。 Fvko}ETOaC
71#电铲的职工说起罗梅生,无不翘起大拇指,都说能够跟他在一个机台上班,是大家的福气。为了让机台职工能准确掌握电铲油路系统的分布及走向,罗梅生利用作业间隙将电铲上的所有润滑管路及润滑点全部清理出来,绘制成电铲润滑系统网络图,并将每个润滑点的位置及注油周期一一进行标注,以确保电铲润滑到位、机构性能良好。 hG%LR4Dhm
~eP*;SC*
Po~;oC
齐心协力创高产 tgUHy'\
7VvWw-.
(ntwwHiw4
在71#电铲,你总看见这样的情形: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总是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干工作。比如机台的维护区,大家都能相互关照,今天我的生产任务少,就利用待车时间抓紧把自己的维护区搞好,如果还有时间就再帮其他司机搞维护;明天他在下班时见拉门绳快断了,赶紧挤出时间在交班之前更换好,确保下一个人接班就能干活;后天你家里有个急事需要换班,没问题,只要你把换班手续办齐全,我来帮你上...... 罗梅生动情地告诉笔者:“我们71#电铲的职工,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团结!从来没有哪个在背后发牢骚、说怪话,搞不利于团结的“窝里斗”。 fz9GCfU
工作中,大家逐渐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做到白班尽量为夜班做好生产准备工作,捣好电缆、摆好大块、扫平工作面,下班前将司机室打扫干净、为下个班提前烧好开水,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正是这种“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团结氛围,让机台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他们4个人干8个人的活,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装车时间,就连搞维护也是利用吃饭和交接班时间进行,取得了令其他机台职工羡慕不已的好成绩。10月份创下单机产量24.3万吨,1至10月份累计完成铲装量193.4万吨,在全班19台电铲中排名第一。
RfpYtE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