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7
“德育”与“德育教育”
“德育”与“德育教育” 在《德育为啥非得“洗脚”?》一文中,“我们提倡德育教育,但绝对是应该采取合情合理的措施,而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那还不如不要。”这里“德育教育”应改为“德育”。 “德育”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显而易见,“德育教育”意思则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的教育”。既然“德育”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的缩写,那么,“德育教育”则是在“德育”一词上作了词语的堆砌,有碍汉语的纯洁性。 言必称“德育教育”的屡见不鲜。就以《光明日报》为例,2006年3月3日载文《新孝道教育:德育切入新路径》: 辉县市的教育魅力,不仅仅来自于那里的升学率,更来自于他们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和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2007年9月18日载文《大学、青春、人生:北理工本科生德育教育纪实》: 从2003年开始,北京理工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前既要完成学位论文答辩,也要完成一项特殊答辩——德育答辩。毕业生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在政治、品德、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经历做出认真地回顾和总结。这项具有创新性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该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亮点。 作为曾指正过2005年5月23日《光明日报》《让德育教育入眼入耳入心》一文“德育教育”提法有失规范并见之于《新闻研究》的读者,我为《光明日报》诸作中的“德育”提法叫好。 2008年12月15日《苏州“把思想品德课上到国外” 德育贴近生活》一文中正确运用了“德育”一词: 运用苏州千年文化的根基,开拓思维、提升品位,是苏州各校开展德育的一条主要路径。 德育工作的“创新灵感”,来源于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德育工作的实效,得益于持之以恒地推进实事工程。 还有2009年1月21日《光明日报》载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德育”一词:“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参与广、影响大的优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道德责任意识,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构筑高校德育高地。” 综上,要么称“德育”,要么讲“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而把“德育”堆砌成“德育教育”的累赘重复令人遗憾。不知当否,敬请大家指教。(顾盛杉) |
一共有 0 条评论